本网站为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唯一官方网站!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培训联系电话:13766260058
首页 > 科研资政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浏览量:26363次 时间: 2024-03-08

1927年10月起,至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经过艰难的创造与割据,先后在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建立了红色政权,根据地范围已拥有宁冈全县,永新、遂川、莲花、酃县、茶陵各一小部。这标志着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已粗具规模,罗霄山脉中段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业已形成。

这一切都来之不易。诚如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所述:“湘赣边界的工作,从去年十月做起。开头,各县完全没有了党的组织,地方武装只有袁文才、王佐各六十支旧枪在井冈山附近,永新、莲花、茶陵、酃县四县农民自卫军枪支全数缴给了豪绅阶级,群众革命情绪已经被压下去了。到今年二月,宁冈、永新、茶陵、遂川都有了党的县委,酃县有了特别区委,莲花亦开始建立党的组织,和万安县委发生了关系。地方武装,除酃县外,各县都有了少数……”

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表明大革命失败特别是秋收起义失利以后,我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始寻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道路。

这一道路的探得,其成功的秘诀在何处呢?我们认为:主要得力于毛泽东的“三次决策”:

一是文家市会合后放弃攻打长沙、转兵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正确决策。

秋收起义三路人马相继受挫后,毛泽东在向文家市会合的途中,就以前委书记的名义给师长余洒度去信,“嘱度即将部队改道退萍乡再说”。在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竭力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主张,作出“以前敌委员会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的决策,“次日部队即向萍乡退却”。向萍乡退却,退往哪里?退往“眉毛画得最浓的”罗霄山脉中段,去当革命的“山大王”。这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利后、引兵井冈前所作出的第一次正确决策。这一决策无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正如何长工在《秋收起义和引兵井冈山》一文中所言:“此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开始了‘引兵井冈山’。这是中国革命了不起的伟大战略转移。从此中国革命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二是毛泽东关于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正确决策。

毛泽东率部上山以后,究竟确定在哪里安营扎寨,建立军事大本营,是经过一番周密思考,最后作出抉择的。

据文献资料记载,毛泽东在引兵井冈、茅坪安家后不久,即1927年的12月份,就有“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的考虑。所据如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最新编著的《毛泽东年谱》(上卷)披露:

1927年)12月18日,在井冈山会师前,毛泽东曾致信中共湖南省委,提议改组前敌委员会,表示朱、毛两部将建立联合领导的意向。信中说:部队行动,由朱德、陈毅、张子清、宛希先、余贲民、袁文才、毛泽东七人组成前委,请批准。如系驻军,则应组织湘赣特别委员会,指挥军事及交界八县党务、农村暴动等,人员除上述七人外加江西的刘真,请呈报中央批准。又朱云卿应加入前委和特委。

此信原件及全文我们没有见到。其中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12月18日之行文时间。此时正值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之后,毛泽东去茶陵之前,他因脚伤留在茅坪从事社会调查。二是提及袁文才。这时的袁文才部正接受工农革命军的整训与练兵,尚未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可见,毛泽东1928年11、12月间在茅坪从事社会调查时,就已有了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大本营的考虑。否则,他绝不会将宁冈的“山大王”袁文才列进前委委员名单,并请中央批准。显然,毛泽东是把宁冈与袁文才、大本营放在一起通盘考虑的。

对此信,杜修经当年的一份报告可作印证。“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有一座大山,围绕这山的有永新、遂川、酃县、茶陵、莲花五县,宁冈是中心,易守难攻,而各县民众运动经过了半年来的经营,也略有基础。同时向茶陵、永新进展,可以影响两省,并两省上游。以此地为大本营的意见,泽东同志早有了,便有边界特委组织的建议。

关于1928年12月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大本营的构想,毛泽东起草的又一份文件亦可说明。1928年5月2日,他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去信。其中说:“去年十二月前委会即有建议组织边界特委,湘省委及中央最好另派得力同志来做书记,事实上毛同志任军事工作很难兼职。现于吉安来信之后,大家意思即把特委组织起来,你认为如何?听兄处明示。组织一定任组织,这以宁冈为中心,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党之强有力,军力去造就实在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由湘南特委转湖南省委转中央,多久未见奉准驳明文,间从安源市委来信中偶有湖南省委已核准的话,但并非省委明示。”

从上述三份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判断,毛泽东在上山后两个月即1927年12月间,就有“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乃至“罗霄山脉政权”的构想,并提出了组建中共湘赣边特委的建议,而且已“累次呈明在案”。意见是明确的,决心也开始形成,只是没有得到中共湖南省委的“明示”批准而已。

三是毛泽东对建立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正确决策。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杜修经说:“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有一座大山”,“易守难攻”,这显然是指井冈山。杨克敏在1929年2月25日的报告中说:“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于是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权,为朱毛部当时唯一的工作和企图,于是伟大的奋斗和激烈的斗争,一幕一幕的开展起来。”陈毅在1929年9月1日的报告中说:“宁冈七县皆同属崇山峻岭,尤以井冈山为最险要,周围约有二百余里,四军得此地势即可休整整顿,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分兵到各县游击发动群众斗争,这一个政策非常正确。”

杜修经、杨克敏、陈毅均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这些思想,是在实践中对割据斗争的观察并接受了毛泽东的启发而形成的。因为,毛泽东对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的各项条件有过缜密的比较分析,尔后才形成了决策。

毛泽东是怎么比较的呢?他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分析认为:罗霄山脉分北段、中段、南段,自广东北部沿湘赣两省边界至湖北北部。“北段地势不如中段的可进可守,又太迫近了大的政治都会,如果没有迅速夺取长沙或武汉的计划,则屯置比较大的军力于浏、醴、萍、铜一带是很危险的。南段地势较北段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政治上及于湘赣两省的影响小些。不如中段一举一动可以影响两省的下游。

中段呢?毛泽东在分析于四围白色政权的中间,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时,曾提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通过一年的割据,他认为中段的长处是这几条都具备,而且在第四条中明确地说明:“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其他地方武装的根据地各县都有。”中段的缺点只是:因割据已久,“围剿”军多,经济问题,特别是现金问题,十分困难。

为此,毛泽东在同篇报告中特别强调军事根据地的重要性,说:“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赤色割据,山险的军事根据地是不可少的。因为四周都是敌人,防御要向四面防御,非藉自然的山险以补助人力偶然的不足(如敌人最大最危急时),欲求在资产阶级政权稳定的时候,赤色割据之长期存在,是很困难的。”

所以,毛泽东认定:“整个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毛泽东关于建立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决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决策始于1927年12月,最后确立大约在1928年的4月底5月初。这时朱毛两部已胜利会师,罗霄山脉中段割据政权已粗具规模,半年多来的斗争实践已充分证明毛泽东关于“以宁冈为大本营”的最初构想是完全正确的。为了布置朱毛会师后的长期斗争,必须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基地,必须下决策的决心。这一决策的最终确立,有三份历史文献可以印证:一是毛泽东1928年5月2日给中央的报告指出“以宁冈为中心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和组建湘赣边特委的计划。二是杨克敏向湖南省委报告中的记述:“边界自毛部去春(1928)自湖南与朱部会合(今)重来后,确立了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政权的决心。”三是中共湖南省委于1928年6月19日给边界特委和四军军委的批复信函:“以罗霄山脉中段为根据地的计划,省委完全同意。”可见,决心下了,计划报了,省委也批了。这一决策的最终确立,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后话。

     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割据局面形成后,一幕幕“伟大的奋斗和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