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1 中国共产党井冈山市委员会党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双马石大道1号
赣ICP备19007804号-1 电话:0796-8935799 电子邮件:jgsswdx@sina.com
培训班学员 浏览量:819次 时间: 2025-08-01
2025年赣州南康区现代家具产业链党组织书记暨新生代企业家“红鲁班青蓝接力”培训班——林登坤
五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接受的教育却很深刻。
这次培训安排在井冈山市委党校,是我们南康区委、区政府对我们所有学员的厚爱和鞭策。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现场教学,我简单地谈两点个人感想供大家参考。第一,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何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大家知道,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一名非公经济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对党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处的伟大时代,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和感恩。
当今世界,时局动荡不安,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脉相承地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那么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就必须工作要有亮点,必须做到全方位的“两个覆盖”,即“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第二,今年4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民营经济的一件大事。我国民营经济定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为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民营经济大有可为。然而,在民营经济中,在基层的商协中,如何做到党建引领,组织赋能,商会加持,方向明确呢?
在这里,我想引用毛主席曾经写过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我想大家从这段话中可以悟到其中的道理。毛主席是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当年正是团结了袁文才、王佐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红军才得以生存,发展壮大,星星之火才成燎原之势。
我们都来自基层,有支部书记,有企业负责人,如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在与客户的交流合作当中,连“敌、友”都分不清楚,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个“结”字,就是结伴而行,团结一心的“结”字。团结一切我们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另一个就是“总结”,总结我们走过的每一段,每一处。扪心自问: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为什么停滞不前?
我想,做工作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同样做人也是如此。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第二期党史党纪专题培训班 胡乐野
此次作为学部第二期党史党纪专题培训班第一小组的学员代表发言,感谢组织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倍感珍惜,向各位老师汇报交流一下此次难得的井冈山专题学习之旅收获的心得和感受,我想分享的三个关键词是:苦难、智慧与信仰。
一是苦难,如果说,从前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叙述中,那么此次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每一个现场,阅读文本、田野与建筑,触摸历史遗迹,感受绿水青山,呼吸与百年前一样的潮湿空气,则是真正进入了“井冈山”这个极具革命象征性意义名词的剖面。井冈山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革命博物馆,因为这里不止书写伟人,不仅有朱毛会师的激昂、八角楼昏暗又明亮的灯光,这里更叙述着散落在各处的真实苦难。
置身于各种形式生动的现场教学,一些故事被反复互文,相互补充。它们来自历史上的无名者或小人物,来自革命的先行者。苦难是具象的,是付出生命的残酷战争,被烧杀抢掠的家乡,是极端困苦的物质条件,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也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绝望。每一床被褥、每一双草鞋、每一封家书、每一件兵器上都记录着血与泪的历史。当我们来到历史现场,这些微观故事深深刺痛了我们每一个人。尤其身为女性,同样作为母亲,井冈山细腻地铸写了许多伟大女性革命者的艰难和光辉,相信有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深感震动。生长于和平年代的人们,尤其在物质条件已相对丰富的时代,对苦难的想象是很贫瘠的。这种对历史经验想象的匮乏,使得现代人对“艰苦”环境的忍耐力,对“痛苦”心境的承受力,越发不堪一击。社交媒体泛滥,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有许多讲现实,讲性价比,不愿承受失败的代价的人。今天我们重上井冈山,重提井冈山精神,重新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对现代生活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
二是智慧,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我们不仅需要理想,也需要智慧。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落实“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方针的第一个革命试验阵地。通过不断总结过去的失败经验,纠正错误,敌进我退,敌退我打。 “撞了南墙就回头”,这充分反映了在实际战斗中,不教条主义,不墨守成规、不以其他国家的经验为不可改变的纲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中国共产党战术上的大智慧。在与井冈山当地群众拉进革命的队伍中来时,将拗口书面的语言,转换为各种老百姓听得懂的朴素表达,编成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唱成脍炙人口的劳动号子。将军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这些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日常时思想教化的大智慧。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实践中凝练经验,书写成文,指导新的实践。革命中制定适应民情的土地法,成立物资管理、军械、医院等部门,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合理整合调动当地现有的资源。善于通过理论创新,从宏观上看中国,看国情,看未来。毛泽东作为思想的领袖,发表重要文章,给革命的未来确定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战略上的大智慧。
三是智慧,既然是一场试验,前途未卜,“马克思主义不是算命先生”,在革命的过程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受质疑。所谓信仰并非空谈和盲从,它是在克服苦难的过程中不断被实践,不断被验证,经得起长期主义考验的信念体系。所谓党性,是能够超越人性的有限性,在人们不可避免地彷徨、懦弱、自私、逃避的时候,有崇高的信仰指引,激励我们一次一次地战胜艰难困苦,给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昨天,我寄了一张茅坪八角楼的明信片给我8岁的女儿:“亲爱的女儿,妈妈正在你课文中所写的八角楼所在地井冈山给你写明信片。愿你一旦认定目标,便勇往直前。”我想,这趟井冈山的学习之旅给了我重新面对挫折,面对苦难,为了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的勇气,我们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将井冈山精神传递给今天的年轻人们:当我们面对新时代的新困境时,能用长远的眼光,善用智慧,不屈的精神去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求实创造,成就教育强国的新事业。
佳县科级后备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班 高增凤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这一次我借着培训的机会跨越千里从陕西的黄土地走进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这里我领略到了水墨画般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如火般的红色文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从小就在记忆中的井冈山不仅仅是一片红色的地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理想的力量。
从大井旧居的残墙到小井红军医院的病房,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在这里度过的医疗资源匮乏、战斗十分频繁和物质生活异常艰苦的时光;从茅坪八角楼上的灯光到黄洋界上的炮响,我如同经历了那段微弱烛火在长夜中摇晃,“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烽火岁月;从烈士陵园的石碑到博物馆的物品,我好似目睹了四万八千多名烈士高擎火炬缓缓前行,将星星之火汇聚成了燎原之势;从革命烈士的故事到沉浸式演出的《星火》,我好像穿越了时空和生死,与那段岁月里熊熊燃烧激情的先辈们遥遥相望;从朱毛挑粮的小道到访谈式的课堂,我切实体会到了革命人的执着追求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让井冈山精神光芒永放。
正所谓“我们愈是寻找幽远而纯粹的源头,愈是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井冈山的培训已到尾声,我也即将要离开这片红色沃土,如何能不虚此行,让井冈山精神成为日后生活与工作中的指引,我有这样三个词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
一、学习,“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此次由于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学到的、悟到的还只是皮毛。但我想在走下山后,我会坚持学深悟透内涵丰富的井冈山精神,不断强化党性修养,拧紧思想开关,从“心”革除“躺平”思想、从“行”拒做“佛系”干部。
二、传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井冈山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传承者的我将会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用实际行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三、践行,“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其实并不会面临井冈山斗争时期那样的重重困难,但是我会立足实际,始终保持甘做“小事”的觉悟,争取把每一件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妥,让井冈山精神在一件件小事的落实中放射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