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唯一官方网站!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培训联系电话:13766260058
首页 > 科研资政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水口建党与大汾劫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水口建党与大汾劫难

浏览量:6069次 时间: 2021-08-16

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家后,于10月中旬起,开始了沿湘赣边界各县的游击活动。当部队游击到湖南酃县水口时,经过整训与休息,实行了短距离的分兵。

工农革命军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部队给养和扩大政治影响,以创造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基础。所据如下:

当年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在1928615日给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中说:“毛泽东部……后来则以宁冈为大本营,分派部队向各处游击。平均九天一次战争都胜利且造出了一点民众的基础。”

赖毅在《从三湾改编到井冈山》中记述说:“古城会议后部队分兵活动……毛主席给我们说,要下去。分几路下去,要扩大政治影响……下去以后要贴布告,要宣传我们部队的宗旨、性质……布告要用‘团长郭亮’的名义。”

张宗逊也说:“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后,那时,吃饭穿衣是大亊情,上井冈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那时去的水口、大汾都是比较大的地方,去这些地方都为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他指出游击的目的是“为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即部队的给养问题。

罗荣桓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中也指出:“当年10月初,毛泽东同志带领部队向遂川方向展开游击活动。那时,天气已经逐渐寒冷,战士们还是穿着破烂的单衣,给养十分困难并且也没有休整的机会……为了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我们进驻到遂川城西的大汾镇。”

工农革命军沿湘赣边游击的第一站,是湖南酃县的十都。这时,处事周密的毛泽东考虑到应向中共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取得联络,汇报秋收起义部队的情况,于是派出何长工前去长沙、衡阳,寻找湖南省委。继而,部队往石洲、坂溪等地,移师水口。

水口建党

水口,是湘赣边区属酃县的一个小村庄。工农革命军来到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共酃县党组织获悉这个消息后,立即派周里前来与革命军接头。毛泽东在团部朱家祠会见了这位酃县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毛泽东详细地向周里询问了有关酃县党组织的情况,当听得周里汇报说鄭县在“马日事变”后只有一个临时支部、3个党员时,当即指示周里:要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尤其是受苦农民,恢复农会,准备暴动,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岂料,大浪滔滔,鱼龙混杂。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骏竟在这个时候不告而别。

曾在余洒度部下任特务连长、三湾改编后改任一团二连排长的谭希林,亲历了余、苏二人脱逃的经过。他是这样记叙的:“在水口时,部队的司令部住在朱家祠。我们这个排住在离水口三四里远的一个亭子里,担任向酃县方向的警戒任务。到水口的第三天,原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骏开小差,经过我们的岗哨,被我们拦住了。问他们到哪里去,他们说:‘我们要走,是毛委员允许我们走的。’我们说:‘没有证明不能通过。’结果还是把他们两个拦住,并立即报告毛委员。毛委员气量大,他说:‘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余洒度脱离革命后,后来投靠蒋介石,因贪污军饷,贩卖鸦片,被国民党处以极刑;苏先骏到长沙后,出卖了郭亮同志,1930年被我军击毙。

余、苏的脱逃,引起毛泽东的深思。他决计在水口建党,以巩固三湾改编的成果。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各连队党代表挑选一批骨干发展入党。在部队移驻水口时的第二天下午,秘密通知有关入党对象去团部开会。

山区的深秋之夜,安谧而又宁静。当各连党代表领着6名战士来到水口圩叶家祠堂的时候,毛泽东等已在叶家祠的后厅小阁楼等候了。阁楼中,摆着一张农家方桌,几条长板凳,桌上的马灯映着通红的光,桌子正前方横垂着两张长方形的红纸,一张写着“CCP”三个字母,一张写着“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六句入党誓词。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第一次建党活动就要在这里举行。

人到齐后,毛泽东宣布开会。各入党介绍人首先介绍了新党员的情况。在介绍完新党员的简历和政治表现后,毛泽东向6名新党员一一询问了一些问题。“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赖毅等人说:“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国民党,加入党更有力量。”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向他们解释了人党誓词和“CCP”三个字母的意思。接着,毛泽东握起右拳,带领6名新党员作了庄严的宣誓。

这次发展的6名党员是:赖毅、陈士榘、李恒、欧阳健、鄢辉、刘严。庄严、洪亮的声音在阁楼中回响,6名新党员激扬着特有的亢奋,发出了终身征战的誓言。从此,他们以新的姿态坚定而勇敢地踏上了艰苦的征程。

水口建党,是我军历史上一次最早的建党活动。其后,各连队都相继举行了建党活动。这不仅为部队增添了新的血液,而且,众多的优秀分子投入党的怀抱,使中国共产党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成为一个坚强的载体。

大汾劫难

正当工农革命军在水口开展群众工作之际,酃县党组织周里前往酃城侦察回来报告:茶陵敌军两个团向水口扑来。

毛泽东闻讯,当即决定兵分两路:由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二、三连插向茶()()边境,袭扰敌后,迫敌回撤,然后即返茅坪;毛泽东则亲率团部和三营、一营一连、特务连折入遂川县境,继续游击,发动群众。

10月22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到达遂川西部的大汾镇。岂知,这支弱小的部队在此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

劫难的由来是遂川县反动武装头目、靖卫团团总萧家璧的突然袭击。萧家璧,人称“萧屠夫”,一贯心狠手毒,杀人不眨眼。当部队刚刚在大汾住下,他即扬言不准革命军驻扎,如果不走,就要拔刀相见。

对于这种威胁,从大革命的血泊中走过来的革命军已司空见惯,何况现今还有数百枝钢枪。于是,团部未予理睬,照常派岗、宿营。

是夜,寒气袭人,乌云沉沉。工农革命军指战员们刚进人梦乡不久,萧家璧便纠集了三四百靖卫团丁向大汾发动突然袭击。密集的枪声划破了山乡之夜的宁静。毛泽东当即命令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向敌人进行回击,抢夺圩外被敌人占领的制高点,他自己则率领团部和一营一连、特务连,沿山沟绕到敌后,欲与三营呈夹击之势,消灭来犯敌匪。

战斗越打越激烈。革命军因鞍马远征,十分疲劳,加上人生地疏,仓促应战,难以抵挡敌人的进攻。团部欲与三营联络,又被萧家璧靖卫团隔断。于是,毛泽东下达命令撤退。然而这时,三营却不知哪里去了。

此刻,可以说是工农革命军自三湾改编以来最惨的时节。对此潭政在《三湾改编前后》记述说:“第一营的一连以及团部、特务连由毛泽东同志带领,部队虽然没有损失好多,但每一个人都很狼狈,毛泽东同志也只穿了件长袍子。大家吃了饭,他还没有吃饭,后来搞到了饭又没有东西盛,就用衣服兜,用两根树枝当筷子。”吃饭以后,队伍走走停停,盼望能与三营会合,但三营始终未能出现。原来,三营在匆忙中退出战斗,却走错了方向,向南转到桂东去了。后来,三营在张子淸、伍中豪的带领下,又转到上犹县鹅形,与朱德、陈毅的部队取得了联系,参加了朱德部的上堡整训,得到了物质和弹药补充,直到12月才离幵朱德部,辗转到茶陵,归还建制。

部队来到黄坳时,收集失散人员。这时,毛泽东身边只有30多人了。随后继续行军。战士们却稀稀拉拉地坐在地上愁眼相对。这时,毛泽东毅然站了起来,挺直身子,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头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

毛泽东镇定、坚强的精神,顿时感染了战士们。30多个战士纷纷提枪人列。接着,后面的队伍也赶了上来,总共收集200余人。

大汾劫难后,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这支“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革命队伍,趁着苍茫夜色,又踏上新的征程。

“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

部队往荆竹山方向走去。荆竹山,坐落在遂川、酃县之交,锯齿形的笔架峰中分两省,荆竹山就横卧在左面的狭长山谷里,山上长满各种竹子,尤以荆竹居多,故名“荆竹山”。

在荆竹山,毛泽东遇见了王佐部队的“探水队”(即侦察队)队长朱持柳。在朱持柳的热情安排下,工农革命军夜宿荆竹山。这天,是1023日。

原来,在茅坪期间,袁文才就向毛泽东介绍了“把兄弟”王佐的情况,并亲自写信一封,交与毛泽东。毛泽东率部沿湘赣边界各县游击来到水口时,一面派出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金蒙秀回返茅坪,帮助袁文才练兵;一面派出艾成斌带着袁文才的信上井冈山联络王佐,当时,毛泽东部来到茅坪的消息,已传到了王佐耳中,但王佐心存戒备,直到看见艾成斌带来的信函才知详情。王佐素来尊重袁文才,时刻不忘袁文才救命之恩,知道袁文才介绍的毛泽东工农革命军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队伍,于是派出朱持柳前往荆竹山一带打探工农革命军下落,与毛部联络,不期而遇。第二天,朱持柳派人急赴大井,向王佐报信。

为了部队上山后能与王佐部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毛泽东于部队出发前,在荆竹山村前“雷打石”处向大家讲了话,第一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

对此,陈士榘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由来》中回忆说:“在荆竹山,毛委员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身边一个穿便衣的人,他是王佐派来的代表,欢迎我们上山的。接着,毛委员简略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又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于是,他正式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这是工农革命军最初颁布的“三大纪律”。随着根据地建设的不断深人,毛泽东后来又提出了“六项注意”,并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形成著名的“三大纪律7^项注意”,成为我党建军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